元代海船水下考古,全面发掘即将展开!对此你有哪些期待?
水下考古非常困难。此次元代海船水下考古位于圣杯屿海域,这个地方海水较深,且受洋流影响较大,海域总是处于波动和动态变化当中。这一切都给水下考古带来了不便,所以说这次考古将非常困难和繁琐,具体来说这次考古有这些难点:挖掘难度大,文物保护难度大,文物复原难度大。
蒙古人善战的特点也让他们拥有了作战和进行海运的能力,更学会了航海以及造船技术,元朝曾经有一个强大的水师军队,造船一共造了8000艘。元朝海外贸易的往来也带动了皇室对于奢侈品和一些珍奇异兽的需求。元朝在各个港口都设立了专有的世舶司,专门对于海外贸易进行管理。
黄金水道的水下遗珍 华光礁一号、珊瑚岛一号等重要沉船遗址的考古发掘,不仅实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而且充分表明我国先民经略南海的悠久历史,更是我国对南海海域无可争辩主权的实物见证,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捍卫领土完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会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南省博物馆、文昌县博物馆组成水下考古调查队,在海南省文昌县凌豹港进行调查,发现一艘清初沉船,船上载有铜饰、铜锣、铁锅等生活用品,很可能是从广东运往海南时在凌豹港沉没的。船上发现了李勇铜钱,证明该船是清初南明的一艘沉船。
时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教授在报告序言中这样评价:“辽宁绥中县三道岗海域元代沉船的勘查与发掘,是我国首次全凭自己力量来实现的一项正规的水下考古工作,历时六年。该书全面记录了此项工作,并详细介绍了发现物,是我国第一本水下考古的正式报告。
“以前我参加水下考古的时候只能用特定的手势,手握拳大拇指朝上是出水等,现在有了水下无线通讯系统,可以实现水面与水下、水下与水下三方交流通话。”还有水下视频监控系统,对水下发掘情况进行实时掌控。另外,水下摄影摄像也是重要的记录方式,发掘对象和发掘过程都要翔实摄录下来。
致远舰附近现北洋海军将士遗骸:经百年已不完整
对于这些遗骸,甲午海战中广乙舰管带、济远舰继任管带林国祥的四世孙林其浩表示,希望可以建立一座「甲午海战致远舰无名将士墓以及纪念碑供后人凭吊。史料记载,甲午黄海海战中,致远舰上252名官兵,除7人幸存外,其他全部殉难。军官舱附近发现将士遗骸陈悦说,本次发现的重要文物,几乎都位于致远舰的后部。
邓世昌率“致远舰”上的249名官兵迎战日军,当时的中国海军由于得不到资源补给武器落后,尽管已经尽全力抵御,可还是占居下风。后来邓世昌命令致远舰全力前进,准备与日军的战舰同归于尽。可惜的是,在撞击途中被日军的高射炮打中,致远舰随即沉入海底,最后整个战舰上仅有7人生还。
致远舰是在120年前,与日本海军决战中,不幸沉入海底的,前些年被海上科考队发掘,也算是给当年的英烈们的一个交代。致远舰中存在了8具遗骸,其中有一具是在轮机舱,通过检验,发现这具遗骸具有洋人的一些特征。
从甲午海战定远舰的打捞说说水下考古
1、近些年来,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甲午战争博物院等单位集结了30名考古学家及相关技术人员在威海一带展开了水下考古,成功在黄海海战126年纪念日这天将一块属于定远舰(当时被击沉的五舰之一)的铁甲起吊出水,从而有幸让世人一睹真容。
2、沉没124年的经远舰,被打捞上岸,考古队发现的东西为北洋水师正名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当时北洋海师沉没的军舰因为各种原因没被打捞。2014年时,在定远舰当时沉没的地点附近发现了经远舰的残骸,只不过当时技术没法保证打捞时不损害。
3、当时的水下考古队利用多波束、浅地层剖面等先进的海测仪器采集到了遗迹的数据,然后结合文献材料,得已准确锁定 “定远舰”的沉没的位置。之后就是在遗址上方进行抽沙作业,最终在深达两三米的厚厚泥沙层下,沉舰遗物慢慢的浮现在大家的眼前。
民族英雄邓世昌座舰致远号在百年后惊现于黄海
1、在战役的尾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命令战舰撞向日军舰队的军舰,不幸为日军鱼雷击中,沉于黄海,从此沉没于冰冷的黄海海水中百年余。因为电影《甲午海战》,人们记住了邓世昌,记住了邓世昌带领致远舰冲向日军吉野舰,记住了邓世昌最后按下爱犬的头自沉于黄海,与舰队共存亡。
2、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
3、年9月,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战中,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
转载请注明: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 感悟评价 » 致远舰水下考古感想,致远舰遗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